雞是人類最親近的家禽。古人非常重視雞,稱其為“五德之禽”。《韓詩外傳》說,它頭上有冠,是文德;足後有距能鬥,是武德;敵在前敢拼,是勇德;有食物招呼同類,是仁德;守夜不失時,天時報曉,是信德。因此,人們過年時不但剪雞窗花,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為雞日。
明清時代,雞的形象大量出現在瓷器紋飾中,成為這一時期瓷器的主要紋飾之一。明永樂、宣德之後,隨著彩料和彩繪技術的不斷提高,昂貴的彩繪瓷更加流行,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成化鬥彩。鬥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結合的一種彩瓷工藝。成化時代,鬥彩器的顏色不但品種多,而且能根據畫面內容需要進行配色。這些因素使得羽毛色彩繁多的雞,能夠被栩栩如生地表現出來。以最負盛名的成化鬥彩雞缸杯為例,表面繪有五只子母雞,輪廓線由青花勾勒,內填紅、黃、綠、墨等顏色,整個紋飾新穎,描繪精湛,色彩逼真。
據悉,雞缸杯在古代一直享有盛名。明萬歷《神宗實錄》曾記載:“神宗時尚食,禦前有成化彩雞缸杯一雙,值錢十萬”。無論器型、工藝還是色彩、繪畫,雞缸杯都非常精致,足以代表明代的制瓷水平。
人們賦予雞許多動聽的名字,因雞能報曉,《莊子·齊物》稱雞為“司晨”;因僧房寺院的和尚食素,諱言雞,稱雞為“鉆籬菜”;雞鳴叫時聲音清脆,隔窗也能聽到,晉人稱為“窗禽”;唐武宗愛雞,繪《十玩圖》,封雞為“長鳴都尉”。
由於雞與“吉”諧音,於是雞與吉相聯。此外,雞又是家禽類中惟一納入生肖屬相的動物。雞雖然平凡卑微,卻對人類一直默默奉獻著自己。
【免責聲明】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,與和訊網無關。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、觀點判斷保持中立,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。請讀者僅作參考,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。
最新評論